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不重“实效”重“包装”要不得

“基层干部苦,什么时候最苦?加班加点写材料最苦;基层干部累,什么时候最累?考核迎检最累。”一位在乡镇工作近20年的老同志谈及工作感受,不禁脱口而出。

重包装,不重实效。在平时工作上,奉行“差不多主义”,追求“点到为止”;在材料美化上,却费尽心思,不达到尽善尽美誓不罢休,正是一些地方的现状。工作浮于表面,纸上谈兵的多,踏实干事的少;“哗众取宠”的多,低调务实的少,长此以往,迟滞地必然是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解地必然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埋单地只能是政府的公信力。

政绩“材料化”,折射的是部分官员跑偏的政绩观,一些领导干部总觉得自己为官一任,不过短短数载,重要地是“早出政绩”,而非“长远发展”;关键在于“领导注不注意”,而非“群众满不满意”,于是便热衷于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工作刚开始,就急于宣传报道;任务才布置,就抢着总结经验。此外,一些地方检查考核的“脱实向虚”,凭材料“颜值”论英雄,更是助长了浮夸铺张、急功近利的作风。

须知“材料写得好”并不等于“工作干得好”,“资料整得厚”也不代表“业务钻得透”。“材料政绩”非政绩,而是“政疾”。唯有实干方能出政绩,实干方能兴家国。要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必须坚决抵制政绩“材料化”的错误倾向。

政绩“材料化”问题关乎政策制定、执行、考核全过程。治理“材料政绩”乱象,也需坚持系统思维,既要端正部分领导干部跑偏的政绩观,也需要在严格考核上下功夫。具体而言,上级部门,在政策制定时,应少些“早上栽树下午就要乘凉”的急躁心理,使政策制定更科学、更务实、更可行。各级各部门在政策执行中,则应坚决抵制“靠写材料来包装成绩,靠包装成绩来捞取政绩”的错误思想,坚持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降标准。在政绩考核上,则应增加平时考核权重,少从材料上下功夫,多一些跟踪了解;少些年底突击,多一些“过程推动”。唯有让“务实”贯穿政策制定、执行全过程,才能形成上下良性互动,干实事、谋实绩的良好局面;唯有让“求真”成为评估考核的准绳,才能考出实效,真正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