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快讯

“小轻新”取代“高大壕” 最好的包装是品质

每逢中秋佳节,月饼和茶叶是馈赠亲朋的当家贺礼,此种搭配也成为中秋的一个民俗符号。每年中秋节无论是月饼还是茶叶,都要迎来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礼品热销季,那么今年中秋前的茶市如何?曾经动辄上万元的天价茶叶礼盒今年还有吗?曾经茶叶配鲍翅的奇葩混搭还有吗?只见包装不见茶的过度包装礼盒还有吗?
超市
茶叶礼盒主打“小轻”
昨日记者来到昆明云纺商业城的家乐福超市,这里中秋节茶礼盒已经上架,多数以云南本省的普洱茶、红茶为主,也有几款福建的铁观音、浙江的龙井茶礼盒在销售。“这款礼盒是目前销量最好的,现在已经卖断货了,正在补货。”专柜销售员指着一个空货架说道,该货架除了看到标签写着126元的价格外,只知道是普洱茶。随后该销售人员向记者推荐了一款七彩云南的礼盒装,售价128元,从简朴素雅的外包装上看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随后记者问销售人员,有没有包装精美一点的,感觉很高档、体积也很大、礼盒里面也有不一样茶叶的“高大壕”礼盒。“没有,现在谁还会买这种礼盒,华而不实,再说好像也不准生产这种礼盒,反正我负责的专柜,今年的茶礼盒都在这里了。我告诉你,今年茶礼盒不流行那种土大款包装,今年流行小巧,轻量化的小轻包装。”有点激动的销售员说着来到一款礼盒茶前。
同样是七彩云南品牌的铁盒72克小包装,一盒有24粒普洱小沱茶,售价为54.9元。“这款茶平时销量也不错,节前又补了货,配了礼品袋,而且买这款茶的年轻人居多,都说样子小巧美观,小包装也方便冲泡,一粒的量刚好够一个人喝,所以买的年轻人很多。”
记者观察了一下,在茶礼专柜,几乎所有礼盒从外观上都没有超大型的,价格最贵的600多元,便宜的促销装也是纸盒装,价格在39.5元。对于消费者比较喜欢的礼盒价位,该销售人员说:“基本都喜欢100元~200元价位的礼盒,以云南的普洱茶为主,省外的铁观音和龙井购买的人很少。”
消费者
买茶礼看重货真价实
河北来昆明旅游的林先生在超市选购普洱茶。在销售人员介绍下,他对小盒包装的普洱小沱茶很感兴趣,一次就买了20盒。他说:“买这个小包装茶要实惠得多,而且送亲朋同事,人家一眼就能看到茶叶,也方便冲泡。现在送礼太贵的也送不起也没必要,太便宜也拿不出手,这种实用又实惠的很好。”
同样有这种心态的市民崔先生说:“茶叶本来就是用来喝的,节日期间给亲朋送上点礼品茶也就是表达个心意,不过对茶的品牌和品质还是会要求高一些。所以我大多选择云南本地茶和云南知名企业的茶礼盒,如大益、七彩云南等,省外的茶很少买也不懂。”
茶企
稳定价格 不搞华而不实
除了今年超市的茶礼趋于返璞归真的小型化、轻量化外,茶企和茶商对今年节日茶礼又是如何看待的?云南善侍茶业有限公司的赵副总对于今年中秋节以及国庆节的茶礼市场有着自己的分析。她说:“今年中秋茶叶市场的价格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虽然近年来大宗团购有所减少,但是个人包括个体送茶礼的消费趋势明显在增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茶为国饮,喝茶对身体健康有益处,个性化服务和个性化定制产品成为个人消费的一大特点,我们公司主要是针对中高端的消费人群,批发和私人订制礼品单。价位也更加亲民,基本各款礼盒价位最高不到700元,最低198元。”
同样,对今年节日茶礼市场持有乐观态度的普洱新华国茶营销总监罕云波说:“今年茶叶行业产量稳中渐长,整体价格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波动,虽然一些小产区的茶出现了一定的价格上涨,一些大众消费型的普通茶也出现价格上涨的趋势,例如普洱市墨江凤凰片区等,但各家茶企基本能维持价格的平稳,因为各茶企都略有库存,不会影响到节日的价格。”
对待茶礼盒的包装,各家企业几乎都用了同一句话来形容今年茶礼特点,“不搞华而不实的礼盒,不搞过度包装,用优质茶叶、实惠价格做礼盒。”
新宠
茶市最大亮点是推陈出新
用朴实包装做好茶,是今年茶市主基调,除此之外,推陈出新也是最大亮点。据了解,七彩云南今年就推出了用玫瑰花提炼汁与熟普混合的玫瑰花香型的普洱茶,投入市场后,得到了一些消费者喜爱。还有,用广东新会产的优质陈皮与云南优质普洱茶结合的小青柑型普洱茶,也成为市场新宠。
另外,普洱新华国茶公司针对中秋也推出两款新茶。一款是老乌山的藤条古树茶,因茶枝如藤而得名,也是澜沧江流域古老的茶树品种。另外一款,是采用独特工艺加工的普洱晒红,通过日光干燥而成,两款茶礼零售价均不超过400元。当然,将云南鲜花月饼与云南的滇红、普洱做搭配,制成茶礼也是今年茶礼市场一大特点。“再搞一些华而不实的高价礼盒,我们觉得不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也没有真正用心去适应市场,所以今年我们特别与知名鲜花饼生产企业合作,推出了时令性很强的茶、饼礼盒,希望消费者能感受到一份用心的品质。”赵副总说道。
从今年中秋的茶礼市场看,消费者在购买茶礼上已经很理性务实,同样茶企也褪去浮华,从价格和礼盒内涵上重视真实,昔日的“高大壕”彻底被“小轻新”取代了。 本报记者 虞南 摄影报道